Page 51 - H_政协_渝北政协杂志第13期_规格:大16开_共76页_只设计(共76P)
P. 51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议


           区政协城环委



                                                               护的深度衔接融合,唱好生态环境“双城记”,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逐步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设置的前瞻性

                                                                  全面评估全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情况,
                                                               总结经验和不足,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全区经济绿色
                                                               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谋划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任务。以 2035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目的,倒排目
                                                               标设计,“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设置要可监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可评估、可分解、可考核,瞄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 2035 年基本实                        全面融合渝北“四区”建设,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                           起好步开好局。
           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
           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五”                         二、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衔接性
           时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结构调整的充分衔接。以高
           的关键期,也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
                                                               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生态
           平保护的重要机遇期。为此,建议我区进一步强化生态环
                                                               环境保护重心进一步从污染治理末端的污染防治向污染治
           境保护,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各项经济指标的前置约
                                                               理前端的源头调整,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源(下转 46 页)
           束条件,进一步突出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



           政策特性,对特殊个案“一事一议”进行审定,给予主管                           行体制下,低保、特困供养、孤儿生活费保障等标准全市
           部门相应自由裁量权。同时,强化救助资金发放、使用全                           统一,区县无法自行提标。可引导和用好慈善救助等社会
           程监督,尤其要重点监督发放程序是否合规、是否专款专                           力量,进一步推动社会互助与政府救助有机衔接,弥补政
           用、是否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现象。如非主观原因                           府救助标准不高、覆盖面偏小的问题。同时,加强生活保
           出现的“错救漏救”,对相关人员实行尽职免责。                              障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政策衔接,建立
               四是扩大救助认定范围,有效拓宽保障覆盖。局部调                         健全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体系,规避重复和遗漏救助。逐
           整低保条件认定办法中关于家庭收支、财产状况的限制性                           步将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相关政策扩面到惠及城市困难群
           规定,扩大保障覆盖面,将更多的边缘群体、支出型困难                           众,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报销比例,加强困难家庭大学生
           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可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让低保、                           助学保障,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城市廉租房、公
           特困保障范围外的群众在面临急难时更易获得政府救助。                           租房、危旧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
               五是统筹各方救助资源,凸显社会力量补充作用。现                         救助需求。


                                                                                                  YU BEI ZHENG XIE  44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